2025年10月14日,广东财经大学MPA研究生案例调研团队“鱼跃龙门队”在指导老师王妙妙的带领下,前往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及范湖村,开展专题案例调研。本次调研以“乡村特色产业的振兴路径与治理逻辑”为核心,通过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深入剖析“党建+”模式下稻蛙、笋壳鱼等特色产业从培育、发展到壮大的全过程,为总结可复制的乡村产业振兴经验提供学理支撑与案例参考。
案例调研团队在大旗头村广东稻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佛山三水基地开展座谈会
首站聚焦:“稻蛙共生”的产业链融合与组织创新
调研首站,团队造访大旗头村的广东稻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三水基地。在与乐平镇农业农村办及基地负责人的座谈中,双方重点围绕“党建+产业链”这一主题,探讨了基层党组织如何在土地流转协调、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联农带农机制构建等关键环节发挥核心作用。基地负责人介绍,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稻蛙共生”模式不仅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更通过统一生产标准、品牌建设和市场对接,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随后,调研团队走进稻田养蛙生态种养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现场讲解了“以稻养蛙、以蛙促稻”的有机循环系统,调研团队就产业规模化发展中遇到的土地、环保、市场等实际挑战,与一线工作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从公共管理视角审视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的衔接点。
案例调研团队前往稻田养蛙生态种养示范基地
次站深入:“一条鱼”如何游出产业振兴新路子
调研第二站,团队转赴范湖村,与村两委梁书记就笋壳鱼特色养殖产业展开专题研讨。梁书记系统介绍了范湖村笋壳鱼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着重阐释了“党组织引领、强村公司运营、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村党委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产业规划、资源整合、风险把控的“主心骨”,通过引入技术合作、盘活村内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成功将笋壳鱼培育成了带动集体与村民双增收的支柱产业。
案例调研团队在范湖村居委会开展座谈
调研总结:从产业实践升华公共管理智慧
本次调研深入佛山三水乡村产业一线,全面考察了“稻蛙共生”与“笋壳鱼养殖”两大特色产业的运营实践。调研团队认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了产业发展的治理效能,形成了“党建引领、市场驱动、多元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学们通过此行,不仅收集了产业振兴的一手案例,加深了对公共管理理论中“政策执行”“政企关系”“基层治理”等概念的理解,更坚定了运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财富。
调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