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上午,广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湾区善治:社会工作创新人才计划”第四讲顺利举行。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兼地理系任助理教授郭琦瑛为学员们带来《数字技术赋能社工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助力社区环境与福祉研究》专题分享,她基于数字技术的社区环境与福祉研究,重点解读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为提升社区社会工作的效能、增进居民福祉提供了全新思路,引发全场强烈共鸣。
郭琦瑛对地理大数据及机器学习技术进行讲解,通过图表演示 GIS 社区数据模型,让抽象技术变得直观易懂。她指出,起初GIS 多应用于公共卫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等大尺度领域,服务于省、市一级政府决策。如今,其应用范围应该逐步向小尺度、微观层面延伸,成为社区社工的“得力助手”。
通过GIS技术,可以使社工精准了解服务区域的空间特征与属性信息,对不同社区的不同需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扶贫研究中,借助GIS收集各社区贫困率数据,可快速掌握贫困人群分布规律,让帮扶资源精准落地;在社区规划与服务设施选址中,通过分析人口密度、交通便利性等空间数据,能实现社会服务设施的公平布局和提升服务可及性。
郭琦瑛强调了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重要价值,二者融合可训练具备空间思维的智能模型,辅助社区社会工作的评估与服务设计。通过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不仅能更高效地识别社区问题,还能前瞻性地预测社区需求变化,让社区社工的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进一步提升社区社会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在场师生围绕“研究如何低成本引入GIS技术”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郭琦瑛逐一细致解答,现场氛围浓厚。课后,在场师生表示此次讲座干货满满,为社区社会工作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视角和实践路径,将尝试在自己后续的研究与实践中引入GIS 技术。
撰稿:郭广辉、张钰喻、王赋琳
摄影:郭广辉
一审:蔡静诚
二审:戴昌桥
终审:聂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