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书山寻径 学海觅舟 | “城就未来”读书会第19期——社会的麦当劳化:汉堡统治世界

发布者:曾华强发布时间:2025-10-30浏览次数:10


202510211915—2020,公共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城市管理系和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的“城就未来”读书会第19期围绕乔治·里茨尔的《社会的麦当劳化:汉堡统治世界》一书在博学楼109教室展开了品读活动。读书会由2023级城市管理2班班主任谢昕琰老师主持,2023级城市管理专业2班吴彩依、王叶文、谢玲同学分享,2023级城市管理专业2班全体同学和2025MSW薛樱、2024MPA陈宣晨、2025MBA冯燕怡、2025MBA刘威、2025MSW李剑华等师兄师姐共同参与。

读书会伊始,谢昕琰老师在开场中指出《社会的麦当劳化:汉堡统治世界》的作者乔治·里茨尔的“麦当劳化”理论并非仅针对快餐行业,而是对现代社会运行逻辑的深刻解构。
同学分享

吴彩依同学首先分享树立了“麦当劳化”理论的起源和核心。她提到,“麦当劳化”由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茨尔提出,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概念。里茨尔认为,麦当劳快餐店的运营原则(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控制)已跳出商业领域,成为主导社会整体运行的逻辑,最终将人类困于“效率铁笼”。接着对于“麦当劳化”的一些反思:“麦当劳化”的核心悖论——“理性的非理性”。她认为,极端追求理性的系统,反而会催生很多后果,例如追求快餐效率但导致了健康危机与环境垃圾,追求教育效率却造就“应试机器”,追求社交效率从而引发信息茧房与浅层关系。因此,当代大学生应主动识别“麦当劳化”现象,选择手工、在地、有深度的体验,保持批判思维,不被单一的“效率”所绑架。
师兄师姐交流分享

2025MSW薛樱师姐分享她的读后感,她认为“麦当劳化”远不止于快餐逻辑,它正以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四大维度,悄然重塑我们的学习、社交乃至人生路径。绩点、标准化考试、算法推荐……我们既是这套体系的受益者,也时常置身于其带来的“理性非理性”困境。

面对这一无处不在的渗透,师姐的分享并非为了引发焦虑,而是唤醒一种宝贵的清醒: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在高效系统之外,去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充满惊喜的小路,找回那些被标准化剥离的真实生命体验。

读后感

谢玲同学认为,“麦当劳化”的内核是资本逻辑的极致:利润最大化要求一切可量化,生产按秒掐算,服务找模板复刻,连微笑都成为了流水线的标准件。这种“形式合理性”让世界像钟表般精准,却把人变成了齿轮。顾客在“快吃快走”中被驯化,员工在“按章操作”中丢失创造力。所谓“理性的非理性”,本质是体系对“意义”的碾压——当情感与独特性妨碍效率,便会被毫不犹豫地剔除。
   王叶文同学认为,乔治·里茨尔不是为了单纯批判麦当劳化,而是为了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性与效率的同时,别弄丢了生活的“非标准”“非理性”之美。毕竟,社会不是流水线,人生也不是标准件。或许,我们无法彻底逃离麦当劳化的影响,但至少可以保有一份清醒:在选择标准化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为即兴的情绪留一点出口,为不按套路的人生留一点可能——这才是对“理性铁笼”最温柔的反抗。


    最后,谢昕琰老师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分享会不仅拆解了“麦当劳化”的理论逻辑,更从多个视角进行批判看待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通过阅读《社会的麦当劳化:汉堡统治世界》一书,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以更深刻的视角观测世界、思考问题。
结语

 “城就未来”读书会由公共管理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城市管理系和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旨在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致力于阅读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运营等经典著作和前沿文献,以提升学生对城市管理的理论认知,提高学生理解、思考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致力于城市领域研究者、工作者、学生提供一个以书会友、共同学习的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与美丽中国、和谐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彰显我国城市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