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2026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招生简章(双证,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发布者:曾华强发布时间:2025-10-09浏览次数:10

一、学校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起始办学层次为本科教育,1985年更名为广东商学院,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2021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坚持“习礼乐文、精于术业”的办学理念和“法治、科学、民主、阳光”的治校方略,彰显“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多元协同”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科学精神、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经过42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建设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效益显著、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较高的财经类院校,是广东省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学科点简介

我校公共管理学院MPA学科点拥有一支高素质的MPA师资队伍。校内导师58人,其中正高职称26人,副高职称27人,57人获博士学位,32%具有国外进修和学习经历,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每门课程均配备2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校外实践导师32人,聘请政府机关、行业组织、社会机构以及其他高等学校具有丰富学术经验的正高专家或处级以上干部,具有博士学位的达50%以上,实行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培养的“双导师”制。现有在校MPA学员250余人。

、合作办学

我校已与广东省人才服务局签署了共建MPA教育中心的协议,与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多个单位签订政校合作框架协议,与广州市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共同努力打造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基地,与广州大剧院、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时代地产集团等单位签订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协议,与澳门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短期交流培养,等等,为保证MPA的培养质量创造了优良实习条件。


、研究实力

近十年来,本学科点共承担了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20项,国家自科基金13项,教育部项目19项,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3项,广东省社科基金项目30项,广东省自科基金项目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6部;国内权威及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6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等奖1项。


、培养目标

立足大湾区,面向广东,聚焦基层。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按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为国家党政机关和其他公共组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公共精神、法治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六、就业方向及去向

就业方向:主要在公共组织或公共部门从事公共服务工作,包括在各级地方党、政、群机关;各类事业单位;非营利公共组织(各种协会、基金会、工会等);公司企业的人事、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管理、服务、政策分析与咨询工作。

就业去向:

(一)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二)定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按协议书规定回原单位工作。


七、报名资格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八、报名方式和时间

(一)报考2026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

(二)网上预报名时间:20251010日至1013日(相关工作安排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每日9:00—22:00

(三)网上正式报名时间:20251016日至1027日,每日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

(四)请考生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及我校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五)网上确认时间:具体安排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六)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积极配合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逾期不得补办。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截止规定日期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其推免资格自动失效。


九、考试

(一)考试阶段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初试:时间20251220日至21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2.复试:时间2026年,具体时间、内容和形式以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通知为准。另可参考复试前学院官网发布的复试公告。

(二)考试科目及大纲

专业代码125200

序号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公共管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

1)▲管理类综合能力(200分)

2)▲英语(二)(100分)

F001-思想政治理论(笔试开卷)

F535-《公共管理硕士综合素质考试》(面试)

表示统考科目或联考科目,考试题型、考试大纲以教育部公布为准。其他为自命题科目。

复试说明:

1.复试笔试(开卷)F001-思想政治理论。复试中进行考核。该科目采取笔试,开卷的方式,成绩折算计入复试总成绩。具体安排以学校公布的《广东财经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为准。

2.复试面试F535-公共管理硕士综合素质考试。考试题型及相应分值如下:

1)专业与情景化面试 200分:英语口语与听力测试50分;综合素质问答题150

2)无领导小组面试100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课程:公共管理学和公共政策学。加试方式为笔试不指定参考书目。每门课程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须达到60分以上(含60分)。

复试面试参考书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中国公共管理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

十、学制、就读校区、学费及住宿

1.全日制学制2年,周1-5上课。非全日制学制为3年,周六日上课。就读期间,达到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要求的同学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毕业;有特殊情况的,可申请延后最多2年毕业。

2.缴齐学费、修满学分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承认的、广东财经大学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3.非全日制班在广州校本部上课;全日制班研究生研一就读于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研二就读于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

4.全日制,18000/学年(不含教材费),学制2年。非全日制,30000/学年(不含教材费),学制3年。

5.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学校不安排住宿。


十一、联系方式

(一)学院联系电话

电话:020-84096166(颜老师、郭老师) 020-84096023(曾老师)

(二)学院联系邮箱

邮箱:mpa@gdufe.edu.cn

(三)学院联系地址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广东财经大学北二栋6616室(邮编510320

(四)学校招生考试部联系信息

招生代码:10592

学校网址:http://www.gdufe.edu.cn

学校研究生招生网址:http://yzb.gdufe.edu.cn

招生考试部官方微信:广东财经大学招生考试部

E-Mailyzb@gdufe.edu.cn

联系电话:02084096451(工作日8:30-11:30,14:30-16:30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

邮政编码:510320


、其他事项

在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考试、查询考试成绩、复试和录取等各工作环节,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会发布相关公告、通知。2026年研究生各专业目录详见研究生招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