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湾区系列讲座⑥|聚焦数字社会工作发展:共探国际视野下的现状与前景

发布者:曾华强发布时间:2025-09-04浏览次数:10

2025827日下午,广东省研究生暑期学校“湾区善治:社会工作创新人才计划”第六讲顺利举行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工作系陈智达副教授博士通过“主题讲解 + 案例分享 + 分组研讨 + 观点碰撞”的多元形式,为学员们带来《聚焦数字社会工作发展:共探国际视野下的现状与前景》主题分享,深入剖析数字技术与社会工作融合的核心议题实践挑战及未来方向

陈智达明确数字社会工作正深刻重塑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模式,但相较于教育、医学等学科,其尚未形成系统的技术整合路径。针对“数字社会工作是否为知识体系”的核心提问,现场展开热烈讨论。学员们踊跃分享大数据检测、养老院服务对接系统、健康码管理系统等实践案例提出数字技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场景。而陈智达的点拨让在场学员豁然开朗——“若社工仅使用他人开发的系统,将失去不可替代性”,这一观点直指数字社会工作的专业核心,让学员们意识到,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以专业判断开展干预,才是领域发展的关键。


分组研讨研究环节,为让学员更直观理解数字社会工作的实践形态,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社工与服务对象关系”“社交媒体”“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用户体验”等10个主题进行深入研各组代表发言时,台下学员认真记录要点,不时举手提问,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学员们畅所欲言、学以致用,将讲座氛围推向高潮。

陈智达指出,当前国际数字社会工作研究呈现明显差异:欧美学界更聚焦法律、伦理与道德议题;中国及亚洲地区则侧重实践应用与有效性探索。同时,数字社会工作领域发展也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缺乏代表性理论与实务操作框架,应用路径尚不清晰;二是研究资源与人才分布不均,北美地区占据主导;三是中国虽拥有特色实践案例,但理论研究滞后,国际学术影响力不足。


最后,陈智达针对未来发展提出亚洲视角下的三大战略方向:通过批判性文献综述平衡地缘政治偏见,开展跨区域干预与实践导向研究,重新审视引文话语体系。而“中国学者需加强英文成果发表”的呼吁,也让学员们意识到在实务工作中注重理论总结、提升国际视野的重要性现场互动频繁、思想交锋热烈



嘉宾简介:

撰稿:郭广辉、张钰喻、王赋琳

摄影:郭广辉

一审:蔡静诚

二审:戴昌桥

终审:聂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