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寻径 学海觅舟I“城就未来”读书会第4期 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

发布者:曾华强发布时间:2023-12-26浏览次数:26

    2023121915:30—16:30,城市管理系和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中心组织的“城就未来”读书会第4期围绕何艳玲主编的《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一书以线下沙龙的形式展开品读活动。读书会由城市管理系姚军老师主持,2022城市管理专业1班戴亘扬、陈依蔓同学分享。

读书会伊始,主持人介绍了《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的写作体系和主要内容,该书围绕“变迁中的中国城市治理”的议题,包括“中国城市治理主要问题”、“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城市问题与公共服务供给”、“社区治理与业主行动”四个板块,全面呈现了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领域的理论和经验研究成果,对城市社区治理与基层治理等理论和实践均具有较大的启示意义。

姚军老师主持


戴亘扬同学分享了《城市中国的逻辑——几点反思与归纳》的核心观点,即创新性地将目光放在体制与逻辑之间,从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观察中国是如何实现“国家重建”以及“城市现代化”的。戴亘扬同学带领同学们从历史沿革或者制度沿革研究城市现代化,以自己的实践案例进行相关联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群众的受访意愿与各方面的强逻辑与弱逻辑关系。同时,对“名实相悖的社会,事实比比皆是。”进行了反思。

戴亘扬同学分享


陈依蔓同学分享了《城市弱势社区的组织化参与——构建社区权力的路径分析》的核心观点,解释什么是社区与弱势社区,举例说明弱势社区面临的两大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邻避效应”解释“为什么有些措施难以行之有效?”立足社会、国家视角,从有意识地培育社区自治组织、赋予弱势社区相应的政治权利和经济资源、理顺社区利益表达的合法机制、以此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相关政府决策”等四个方面来提升城市弱势社区的组织化参与路径

陈依蔓同学分享


戴亘扬同学认为通过阅读本书学习到了诸多有用且富有启发性的内容。在我的理解中,作者运用整理归纳并且发表见解的方法,介绍了近代城市中国的伟大现代化之路,作者创新性地将“城市中国”与“中国重整”结合在一起,从城市理想、中国意识形态等方面入手,随后将众多与城市发展休戚相关的行走在表面上的制度与流淌在城市内层的各种逻辑详尽地介绍并串联了起来,使我在阅读后更加了解我国城市是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如今这般伟大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期待和为之奋斗之情。

陈依蔓同学认为对于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城市管理不仅要关注城市的宏观层面,更要关注基层,深度了解弱势群体的感受,关注弱势社区的困难,学习作者的思维与视角,去思考解决弱势社区利益表达机制如何落到实地去改革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最后,姚军老师进行了总结。基于“名实相悖的社会,事实比比皆是”观点,以广州电动自行车限行等时事热点事件为例,带领同学们从现实生活中看问题。对于弱势社区,居委会存在一定的职能超载问题,从而影响居委会解决老百姓的利益诉求,并且在“赋权”、“组织”两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姚军老师鼓励同学们多读书,从书中获得启示,多从自己生活中的城市去看问题,分析问题。这对于我们城市管理学人来说,是提高我们专业素质的很好举措。

读书会合影

 城就未来”读书会由城市管理系和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旨在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致力于阅读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运营等经典著作和前沿文献,以提升学生对城市管理的理论认知,提高学生理解、思考和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为致力于城市领域研究者、工作者、学生提供一个以书会友、共同学习的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与美丽中国、和谐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彰显我国城市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