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校庆40周年学术讲座“城市与乡下:清代以来广州的合族祠”

发布者:曾华强发布时间:2023-05-12浏览次数:158

57日上午,公共管理学院在北2-642成功举办校庆四十周年学术讲座“城市与乡下:清代以来广州的合族祠”,主讲嘉宾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博士。

本场讲座是广州市社科联主办的2023年“社科服务走基层”学会科普系列活动,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策划的以“18世纪以来广州的人群流动与城市变迁”为主题的8场系列讲座的第一场。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戴昌桥、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谢少聪、广东财经大学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黄素娟、徐靖捷,以及线上线下约150名听众共同参与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戴昌桥作欢迎致辞。戴院长指出,今年广东财经大学建校40周年,学校已经全面启动“40周年学术年”的庆祝活动,本场讲座是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校庆学术年的第一场讲座,意义非常。他对黄海妍馆长、谢少聪老师的莅临表示热烈地欢迎,并向广州市社科联、广州炎黄文化研究会对公共管理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地处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是广州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黄海妍博士于1995年到陈家祠工作,对研究对象怀有深厚的感情,讲座首先介绍明清时期广州作为省城,是珠江三角洲各地读书人集中参加科举的地方。继而引导观众思考合族祠的功能性,即首先满足全省各地同姓考生科举应试时居住,其次是族中子弟受屈讼事,或交税时暂居之用。其后,黄海妍博士以陈家祠为例,分“筹建”、“题款所见陈氏书院的兴建过程”、“陈氏书院内的楹联”、“牌位的摆放及相关信息”、“前广场的旗杆及夹石”等五部分,图文并茂地位听众展示了陈家祠在1888年筹建,到1893年落成的过程,并介绍了陈家祠建筑精美的砖雕、灰塑、楹联、和牌位、旗杆石等细节。接着,黄海妍博士谈到民国时期陈家祠的经营、功能的转变以及近年来对陈家祠的历史、文化、考古的研究和保护情况等。最后,黄博士回到城市与乡下的话题,她认为首先广州城内见到的祠堂建筑,与乡村的祠堂实质上不同,“合族祠”是联合了几个县或者几十个县的同一个姓氏的宗族一起建造的,以房为单位和名义,通过卖牌位的方式来集资。通过这种方式,各地乡下的宗族形成了超越地域的同姓组织,共同在城市中建立了他们的联系,借助这个组织,各地宗族可以频繁地往返城市与乡村,且逐渐发挥更多的作用,这就是合族祠在沟通联结“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意义。


演讲结束后,讲座主持人黄素娟老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随后听众们根据丰富的史料,针对感兴趣的内容与主讲人热烈地交流。本次讲座从明清时期追根溯源,内容丰富,资料充实,在热烈的掌声与浓烈的学术氛围中顺利落幕。